變“差不多”為“精益求精”
來源:昆山人才網
時間:2016-10-18
作者:昆山人才網
瀏覽量:
胡適先生在《差不多先生傳》中寫道: “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。他有一雙眼睛,但看得不很清楚;有兩只耳朵,但聽得不很分明;有鼻子和嘴,但他對于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。他的腦子也不小,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,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。”
這位“差不多先生”,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夠認真,總是馬馬虎虎,差不多就行。可以想見,這種生活態度是有多么的糟糕,以至于“差不多先生”在臨死之前還荒唐地丟下一句話:“活人同死人也差……差……差不多,凡事只要……差……差……不多……就……好了,何……何……必……太……太認真呢?”
其實,生活中也有不少像“差不多先生”那樣的員工,他們對待工作缺乏必要的積極主動性,總是很容易滿足于當下的工作。而這種做法無疑會給企業帶來損失,試問,若是每位員工做事都信奉“差不多”法則,那企業還有不斷發展壯大的可能嗎?
有一天,父親和兒子一起在花園里澆花。兒子很快就澆完了,準備把灑水壺一扔,出去找小伙伴玩耍。
這時,父親叫住兒子,問道:“兒子,先別急著出去玩,你看有爸爸澆的花和你澆的花有什么不一樣。”兒子左看右看,沒看出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,于是,他搖了搖頭,說:“爸爸,我覺得咱倆澆的花差不多呀!”
父親聽了,微笑著將自己澆的花和兒子澆的花都連根拔了起來,然后示意兒子再仔細看看花的根部。兒子盯著兩朵花的根部看了看,臉刷的一下就紅了。
兒子為什么會臉紅呢?原來,父親澆的花水全部都浸透到了根上,巾兒亍浼的花水開沒有滲透到根上,他只是將表面的土淋濕了一點兒而己。
父親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: “不管做什么事情,絕不能只做表由功夫,一定要追求精益求精。”
不管我們身處何種崗位,都要學會沉下心來,主動工作,認真鉆研,這樣我們的工作能力才會有提高。反之,如果我們不懂得在本職崗位上把每件事情做深、做透、做精、做細,就會事事浮在表面,抓不住本質和要害,很難精通業務, “勝任工作”也就成了一句空話。
有三個人去同一家公司應聘采購主管。他們當中一人是某知名管理學院畢業的,一名畢業于某普通大學,還有一人則是一家民辦高校的畢業生。在很多人看來,這次應聘的結果是很容易猜到的,然而,結果讓人大跌眼鏡,經過一番測試后,最終留下來的卻是那個民辦高校的畢業生。
在整個應聘過程中,三人經過一次次測試后,在專業知識與經驗上各有千秋,難分伯仲。隨后,這家公司的總經理親自面試,他提出了這樣一道問題:假定公司派你到一家工廠采購4999個信封,你需要從公司帶去多少錢?
幾分種后,應聘者交了答卷。第一名應聘者的答案是430元,總經理問道:“你是怎么計算的呢?”
“就當采購5000個信封計算,可能是要400元,其他雜費就30元吧!”作答者對答如流,總經理未置可否。
第二名應聘者的答案是45 0元。
對此,應聘者解釋道:“假設5000個信封,大概需要400元左右,再加上其他各項花費,大概不會超過5 0元,一共有450元就足夠了。”總經理對此答案同樣也沒有表態。
總經理拿起第三個人的答卷,只見上面寫著418. 42元,總經理不覺有些驚異,他立即問道: “你能解釋一下你的答案嗎?”
當然可以。”這位民辦高校的畢業生自信地回答道, “信封每個8分錢,4999個是399. 92元。從公司到工廠,乘汽車來回票價50元。午餐費5元。從工廠到汽車站有一里半路,請一輛三輪車搬信封,需用3. 5元。因此,最后總費用為418. 42元。”
總經理不覺露出了微笑,他收起試卷,說道:”好吧,今天到此為止,明天你們等通知。”最后,等到錄用通知書的正是那位民辦高校的畢業生。
對于總經理出的這道面試題,前兩位應聘者給出的答案,一看他們就沒有經過認真思考,我們由此也能推斷出他們馬虎輕率的工作方式。很顯然,他們倆都不是總經理心目中的理想員工人選。而第三位應聘者則仔細考慮到每一個需要用錢的地方,最后給出的當然是最精準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