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敗原本就是不可逃避的
來源:無錫招聘網
時間:2017-06-29
作者:無錫招聘網
瀏覽量:
在第一章中說到,想當然是無法持久下去的,所以需要用新的想法去重新定位。在本章中,截然不同,我想寫對于“失敗”的看法。
想盡可能地避開失敗,不想失敗……
我不是不了解,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。但是我認為: “失敗是不可逃避的。”失敗是必然會犯的。
對于從未做過的事,沒有人從最初開始就能很順利地進行。比如說打高爾夫球,沒有人可以突然打球打得很好。只有失敗過好幾次,才會慢慢地越打越好。
工作也是一樣。第一次做的時候,最初必然會失敗。但是失敗后,就要明白,不可以再這樣做了。在那之上,重新設定自己的目標,再次挑戰。在這不斷重復的過程中,逐漸提高自己的水平。
沒有人一開始就可以做高難度的工作。換句話來說,做高難度工作的人,也是積累很多失敗經驗的人。
但是請想想:失敗是成功之母,失敗的教訓在下次能有效地引以為戒的話,就是經驗值了。
麻煩的是,因為內心害怕失敗而逃避變化,其結果,就是被時代所拋棄。失敗是不可逃避的。更重要的是,要懂得如何從失敗中站起。只有去挑戰,才會有機會。什么都不做,雖說沒有失敗,但是也沒有機會和成功。
同時,經常認為又“失敗”的事,往往在這之后能成為成功的第一步。對于失敗和成功的評價,是隨著時間的不同而變化的。
說到這,我想請大家讀一讀我的失敗體驗。
我進公司的第二年暫時停職,原本想進英國的大學讀研究生。但因為在瑞士日內瓦有我喜歡的老師,我就進入了日內瓦國際開發研究生院,在那里學習了英語和法語。
順便說一下,我喜歡的老師是威廉·羅普凱教授(1899 _ 1966年),他是一位主張德國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經濟學者。他所講的是戰后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起源,不是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,也不是集中生產的社會主義經濟的“第三條道路”。從中,我受到很大的影響。
說下閑話。我2001年擔任索尼公司會長的時期,在《鉆石周刊》的特輯中,和多蘭卡教授進行了會談。我拜訪了在加利福尼亞州克萊蒙特的多蘭卡教授的私邸,得知多蘭卡教授也是羅普凱教授的學生,覺得很吃驚。
話題說回來。坦白地說,在日內瓦的留學,這個大膽的挑戰,實際上最終并不是那么順利。我1年半后放棄了研究生學業。
我經常建議考慮去留學的年輕人,日本大學畢業后再去留學的話,實際上已經晚了。我認為,真正要像掌握自己母語那樣說外語的話,在中學的時候就必須要去了。以在日本學的語言為基礎,再去海外學的話,反而更難。
日本人本來用英語的讀寫速度就比較慢。再那樣的話,就會絕對地慢。但是我意識到這點,是在我留學之后。我深切地感覺到,想要在國外的大學真正地學好的話,就應該在更早的階段掌握高水平的英語。這是我寶貴的失敗經驗。
正因為是向父母借錢去留學的,所以對我本身來說也有壓力。我研究的課題是歐洲間的企業合同。EEC開始后,歐洲的企業開始跨國合并。我每天用英語讀《經濟時報》并做剪報等,積累了龐大的資料,總算寫好了論文。
并且,在歐洲過研究生的生活,讓我體會到日本和歐洲的文化差異。與日本的“漢文”相近的是“拉丁語”,再加上學習英語、法語,我了解到拉丁語的重要性。
而且,我第一次在海外生活時,恰逢新婚。暫時停職,也沒有收入。各種各樣的事積在一起,最終,把我身體搞垮了。
但是,我從這次失敗中學到了很多。
失敗是會犯的,并且,不是毫無意義的。
第一次留學時期,正因為我碰了不少壁,所以在后來的工作中,它們反而起到了很好的借鑒作用。這也是我對為經歷失敗而煩惱的年輕人給予的一點直率建議。
雖說我留學時期很辛苦,但我還是認為去留學是正確的選擇。